53首以肖邦练习曲为素材而作的练习曲 Etudes d'Apres Chopin(Godowsky Etudes d'Apres Chopin - Book 3 (21-30))
53首以肖邦练习曲为素材而作的练习曲 Etudes d'Apres Chopin
戈多夫斯基的改编作品大多都需要艰辛的技巧,即使是李斯特的作品也不会比他的改编曲更难。而这些作品中,尤以《五十三首以肖邦练习曲为素材而作的练习曲》53 Etudes d'Apres Chopin 为代表, 以令人畏惧的超技巧著称,比本来已经很讲技巧的肖邦练习曲难上好几倍,能优秀地弹好这些改编曲的人甚少。戈多夫斯基本人没有录制这些录音。
据一些资料上说,戈多夫斯基的手很小,他的技巧并不是那种辉煌无比,令人眼花缭乱的超技类型,他令人昏厥的技巧是高度的手指独立性,这个需要艰苦磨练的技术,在戈多夫斯基的身上可谓浑然天成。因此在演奏他自己改编的肖邦练习曲中,就能发挥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效果:在他的改编练习曲中,占了绝大多数都把原作中的右手部分移去左手演奏,而且经常有左手独奏的版本,这个情况下,光是一只手就必须演奏两个甚至多个声部,不但需要十分完美的改写,还需要很好的手指独立性,这样才能使手指在几个声部的演奏中不缠在一起。 弹过肖邦,李斯特的练习曲的朋友可能会说,在他们的练习曲中,也是需要这些技术的。 但戈多夫斯基对这种演奏技术的要求是更高更可怕的。53首每一首都能让绝大部分的人弹得死去活来,而要很流畅,很完美的演奏的话,可以说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人。按乐谱上看来,能把这53首都弹出来的人不会少,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尝试挑战这些艰辛的作品,然而基本上都只是能弹出来,但是速度,力度,华丽度这几个方面都还不到家,更不用说怎么表现音乐的张力了。
这部练习曲用了多种多样的手法进行改编,在乐谱中,对这些改编手法的分类比较复杂,有人就基本改编手法把分类简化了一下:
1)53首练习曲中,大部分的基本构思都是把肖邦原来的练习曲中左右手演奏的内容交换,通过适当的改动调整,成为新的超技巧练习曲,不光是把原来的技巧要求换到左手上训练(No.4,No.7,No.14,No.15,No.17, No.19,No.26, No.27 ,No.36,No.38, No.39,No.42),而更多的时候还让右手部分多演奏一些额外的装饰音符,使改编后的作品华丽无比,而这样的话,左右手都必须有过人的配搭,如No.4把原来Op.10 No.2的超难的半音阶技巧让左手训练,No.7把黑键演奏技术交给左手,No.36把Op.25 No.6的双三度技巧也交给左手训练,No.38则让左手也训练六度演奏, 还有No.42把原来Op.25 No.11 的右手给了左手演奏,中间还加插不少八度和单音间隔演奏(基本以右手演奏这个技巧为主,左手也偶尔需要演奏这样得处理)。
2)另一个改编手法是通过转调或者适当的调整把原作品改写成为左手独奏版本(No.2,No.3,No.5,No.6,No.12a,No.13,No.15a,No.16a, No.18a,No.20,No.21,No.22,No.23,No.28a,No.30,No.31,No.35,No.40,No.41,No.43,No.44,No.45a),这类改编不但音符跨度大,而且手指灵活度直接影响到作品演奏的速度,当然了,戈多夫斯基也是考虑到了人类的生理极限,因此很多个改编都有把速度指示降低,保证总能有人弹得到,但这样一来,原作的特色一般都要打折。No.13是相当优秀的改编之一,既保持了Op.10 No.6的魅力, 还将其华丽化了。No.16a也是相当优秀的,使用了逆行旋律的改编手法用单手演奏Op.10 No.8,但比原作稍欠娱乐性。No.22是原来的Op.10 No.12 的左手独奏版本,使原来已经高度集中的左手技巧变得更艰辛,因为左手要同时照顾更多得音符。 No.23则是把Op.25 No.11 改为左手独奏曲,手指移动范围大但却要保持曲子连贯和流畅是其难点之一。No.40是原来的Op.25 No.9 的左手独奏版本,但由于是左手独奏,要兼顾原来双手的效果,因此演奏的速度很受影响,导致趣味性受大很大的破坏。No.43是Op.25 No.12 的左手独奏版本,要求的技巧相对低一些,但戈多夫斯基的精彩改编是让人叹为观止的。No.44是新练习曲第一首的改编,技巧要求也是相对低一些,但其演奏出来的效果是比原作有过之而无不及。
3)在以上基础上,戈多夫斯基还常常使用逆向旋律的手法进行改写(No.11,No.12,No.16),如No.11和No.16把原曲右手旋律移去左手并用逆向行进方式演奏,而No.12则是把逆向演奏方式搬回右手等。
4)把以上技巧混合使用的也有,例如把原右手部分移去左手,然后右手以对位手法,或者自由改编手法,或者逆向旋律手法模仿原右手旋律,使左右手同时演奏或相互独立,或者相互接近的旋律,形成特殊的节奏或者极其华丽的交响效果(No.1, No.8,No.9, No.10, No.24, No.25, No.29, No.33),如No.1左手演奏原右手的大跨度琶音,右手则逆行演奏相应得分解和弦,两旋律线交织融和,相当美妙。No.24两手旋律相当接近,然而其效果犹如4手联弹,因为不但在高低声部同时演绎几乎相同得旋律,而且能形成二重奏的风格,或者多出第三旋律线,或者制造回音效果,当然了,需要的技巧是相当可怕的。No.33既有双手同时演奏相近的旋律,也有混合其他手法。No.16虽然以左手逆行演奏为主,然而中途也加插双手同时逆行演奏,其效果相当辉煌。有少部分虽然没有把左右手旋律位置调换,但左手改动较大,以制造更复杂的和声效果,而右手部分也加插一些改动(如No.28的两个版本,后一版本是八度版本)。
5)还有其他对结构或者节奏改动比较大的(No.18,No.32,No.34),像No.18 对原作的结构改动较大,咋听下去不容易辨认原来的面貌,有时候听起来比较牵强附会,但在改编手法上却是一流之作。而No.32和No.34则把原作的节奏进行改动,No.32变为了波兰舞曲风格,No.34变成了玛祖卡风格,相当不简单的改动。
6)结构改动不大的占少数( No.45,No.46),No.45在大体上没有作大修改,基本上把左手部分多加了音符,右手上把和弦的跨度扩大而形成演奏难点。No.46则把旋律线交给左右手轮流演奏一段,使用以前曾一度流行的三行谱例,旋律线留在中间一行。
7)最后两首(No.47, No.48)是登峰造极的改编,都是把两首肖邦练习曲融合在一首里面的改编。No.47把两首降G大调练习曲(Op.10 No.5“黑键”以及Op.25 No.9 “蝴蝶”) 合并在一起,使用一只手演奏“黑键”另一手演奏“蝴蝶”,而且中间也有多次把两旋律交换位置演奏,是相当出色的改编。No.48则把Op.10 No.11和Op.25 No.3三首结合(虽然原作两曲不同调性),演奏手法也类似No.47。
对于这套《以肖邦练习曲为素材而作的练习曲》,我们还有一些值得注意得地方:
1 ) 正如我在前面提及到的一样,戈多夫斯基只用了肖邦的26首练习曲,其中Op.25 No.7没有被改编。 但据有的资料显示,Op.25 No.7是应该有被改编过的,但手稿很可能已经遗失了。这套53首练习曲中,连三首新练习曲都改编了,唯独缺少了Op.25 No.7,实在是很令人遗憾的事,如果不是因为乐谱遗失,那么估计将是一首十分美妙的改编作品,熟悉肖邦练习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Op.25 No.7虽然在技巧上并不是很艰辛,但其美妙的左手旋律是只要听过,都是无法让人忘记了。
2 ) 这53首戈多夫斯基改编的肖邦练习曲,实际上应该是54首(录音时就是54首),因为其中第28首(以肖邦的Op.25 No.2为基础改编的第3个改编版本),戈多夫斯基为此版本多写了一个替换用的八度版本,虽然可以认为是另一个版本,但由于两个版本写在同一份谱内, 所以一般只当作一个版本的两个不同的替换。
3 ) 一般我们叫这套练习曲为《53首以肖邦练习曲为题材改编的练习曲》, 这个说法其实是指53首已发行的练习曲。 实际上,据资料显示,有一部分练习曲是遗失了的,包括上面提到的“没有改编”的Op.25 No.7。这些遗失的练习曲,大概在8-11首之间,据官方网站的说明,有八首乐谱没有出版过(Unpublished),据著名钢琴家哈默林的说法,大概有十到十一首练习曲的手稿估计在一战期间遗失了的。然而听说哈默林又曾经说过有十到十首没有发行过的乐谱,而且他有打算录制这些没有出版的练习曲,那么这样说法总共就有54 + (10 or 11) +11 = 75 或76首曾经存在过的练习曲。这些说法还有很多争议,一方面这方面的信息来源有点不清楚,有资料显示有些没有发行的乐谱信息资料是因为在古老乐谱的目录中见到有部分未知的练习曲标题而得知其存在的,但另一个问题是,到底当时是否已经发行过或者是否只是计划中的?此外,在1931年,据J. G. Hinderer写到,戈多夫斯基有一部分作品仍然是手稿,并于一战期间存放于维也纳,其中包括了十首没有出版过的“以肖邦练习曲为素材而作的练习曲”。 这10首未知的练习曲,部分是被列入了1903年作品清单中, 还有某些没有出版的练习曲也是被列入了1903年的作品清单中的,至于这些作品是否还存在就是未知之数,或者大部分在一战中已经消失。但如果这些作品能被世人发掘出来,那都将是令人兴奋和激动的,尤其是Op.25 No.7以及一首把三首肖邦练习曲融合的练习曲,这些都将是戈多夫斯基宝贵的遗产。
4 ) 据资料显示,某些遗失了练习曲,在现存的53首之中,同曲已经有类似的改编手法,所以不排除戈多夫斯基对那些已经遗失的部分练习曲失去兴趣而重新写过另一些版本。
更多其他版本 更多
查看完整曲谱 >
评论共0条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