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支付问题请联系客服:19921075275 | 官方QQ群:1034330872
零钱充值
选择套餐
(电脑、手机、ipad均可使用~)余额不足,请先充值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元

4首素描 4 Sketches Op.15
比奇夫人的许多钢琴个性小品是由三到五首短曲所组成的套曲,这类个性小品集除了共有的一个大标题外,组成的小曲各自另有标题,而且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必要的关联。因此就如同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一些个性小品集, 可以选曲演奏,不一定要整套依序全弹。
《四首素描》Four Sketches Op.15 完成于1892年,在每一首小品标题下方,印有启发比奇夫人灵感进而创作该曲的诗文。
1. 秋天 In Autumn ,升f小调,2/4拍,适度的快板。其诗文引自法国诗人阿方斯·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 1790-1869) 的一行诗,中文译为“枯黄的树叶散落在草坪上”。本曲三段曲式,A段(1-38小节)有等长的两个乐段,主题各出现两次,主要利用和声和旋律在单一主题的变奏手法,将主题每一次都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调性上,两乐段均以升f小调开始,以A大调结束。B段一开始就用A大調拿坡里和弦的属七和弦带出主题,在新的段落开始不立刻出现新调的主和弦,是比奇夫人常用的手法,接著就是一连串以B主题为基础的模进转调,在B段第一个乐段结束后,A主题的前半再现于左手,后半则以右手承接,是比奇夫人在转接段典型的用法。接近曲終的高潮处,右手含八度的和弦及左手琶音与八度大跳将B主题完整复述一次,接著以A主题的动机配合逐渐单薄的音型和渐弱的音量结束。钢琴技巧包括许多左手分解和弦的持续大跳,和右手平行六度平行三度的进行,曲中为了表现出诗文中“树叶散落”的情景,常出现断奏及非连音的弹奏要求,在弹奏上要区分清楚,左手伴奏的和弦大跳要很谨慎的控制触键的力度,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重音。
2. 幽魂 Phantoms ,A大调,3/8拍,谐谑的小快板。灵感源自诗人维克托·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 的诗,诗句中文译为“所有脆弱的花朵一出生就死去”。比奇夫人用诙谐的音乐语汇表达这看似忧伤的诗句,颇为耐人寻味。本曲的曲式也是三段式,A段是由向下八度跳进强调在第二拍的主题开始,之后每一句作主题的变奏; 左手的伴奏音型不论是同节奏的大跳或是琶音式的分解和弦,都与主题动机反向进行。第17小节开始,主题的倒影形式出现,直到近A段结尾(30-33小节)才又回到主题原型。和声上,作曲者在第一小节就用德国增六和弦配合A主題的动机,增添音乐的趣味性。B段以较为抒情的主题与A主题作对比,但同样的以下降的旋线来呼应诗句中“一出生就死去”的意象。叼性从升c小调转到同音异名的降D大调,与A段的A大调为中音的三度关系。和声上许多的附属和弦或解决或不解决,使得乐曲充满虚幻的意境。钢琴技巧仍偏好平行六度平行三度的进行,B段近尾声的高潮处,B主題的变奏以八度短暂出现,但左手的伴奏仍保持单纯的分解和弦琶音。
3. 梦境 Dreaming ,降G大调,4/4拍,有表情的稍快的行板。灵感也是源自诗人维克托·雨果的诗,诗句中文译为“你在梦境深处对我说”。此曲只用单一题一气呵成,是典型的联篇创作的曲式,它持续反覆的伴奏音型以及长音如歌的主旋律,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舒伯特的《降G大调即兴曲》Op.90 No.3,两者也同样用降G大调,只是后者的曲式为三段式。直到第三小节主题出现,降G大调的主音才由V7/IV和弦带出来,而紧接其后的另一个附属和弦V7/ii,恰好形成一半音阶进行(2-4小节),以半音进行作为经过音是本曲的特色之一。和声的应用上,顽固低音与和弦外音的交错运用,常产生如大、小七度的不和谐音程。钢琴技巧除了在双手有需要平静流畅的三连音,右手同时也需负责高音声部的主题旋律,全曲像一首无言歌,只有在段落的尾奏部分才短暂的出现不含旋律的平行四度以及分解和弦琶音。接近结尾处一连串含挂留音及八度的和弦以属音降D为持续低音,达到全曲的高潮。
4. 萤火虫 Fireflies ,a小调,6/8拍,活泼的快板。灵感源自诗人拉马丁的诗,诗句中文译为“与春天同生,与玫瑰同逝”。这首以平行三度为主的作品令人联想到肖邦的《升g小调钢琴练习曲》Op.25 No.6,平行三度在此多以震音或下行音阶的形式出现,涵盖的音域很广,约超过三个八度,本曲在活泼的快板的速度要求下,充分展现出标题“萤火虫”在夜空中闪耀疾驰的景象。本曲是三段式,A段主题建立在右手持续不断的平行三度上,偶而会将三度让左右手交替弹奏,給演奏者喘息的机会。B段从51到62小节,这里主题改以较缓和的节奏与琶音进行,给人短暂放松的感觉。此曲是四首中最长的一首,据说曾是上个世纪初著名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最喜爱的返场曲之一。技巧的要求也最高,快速的三度双音的震音型和音阶型是曲中需克服的,演奏者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手型的指法,并配合手臂与手掌的合作运动,才能平均流畅的弹奏。
查看完整曲谱 >
评论共0条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