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支付问题请联系客服:19921075275 | 官方QQ群:1034330872
零钱充值
选择套餐
(电脑、手机、ipad均可使用~)余额不足,请先充值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元
C大调第九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9 in C Major Op.103
《C大调第九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9 in C Major Op.103 ,作于1947年,1951年首演,1955年出版。这部奏鸣曲属于普罗科菲耶夫晚年时期的作品。这时作曲家已经重病缠身,是在病情刚有所好转时写成的,其技巧平易,调性明确,结构严谨,旋律性强,和声音响单纯,表现了作曲家晚年回归自然的创作作风。从音乐形象来看,推测作曲家可能是在表现对同年生活的回忆。在普罗科菲耶夫自己写作的回忆录中,曾写到在童年时的乡村家居中,白天在花园里尽情玩耍,晚上睡觉前,听到远处传来妈妈在演奏贝多芬奏鸣曲、鲁宾斯坦的抒情小品的情景。在这部奏鸣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回忆童年幸福时光的心情。作品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小快板,主题主题采用了和声与复调相结合的写法,各个声部的和声与线条的进行脉络清楚地交织在一起。副部带有双调性的意味:旋律声部在b小调,而和声声部主要在G大调。展开部写得很精炼、流畅。主部的再现不在原来的C大调上,而是在低半音的B大调上,作曲家由此表明了“半音调性同一性”的和声思维特点。在乐曲的尾声,预示了第二乐章的主题材料,形成了独特的乐章之间的连接部。
第二乐章,喧闹的快板,谐谑曲,三部曲式。前面部分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普罗科菲耶夫晚年“人老心不老”充满童趣的心态,尽情嬉闹、疯狂地奔跑、恶作剧。所有的小孩子童年经过的这一切历历在目。经过一个简短的连接,进入中间部分。这里大概是儿童对父母的亲切话语吧,同音的重复正是儿童话语状态的写照。最后的结尾处又是第三乐章的音调的预示。
第三乐章,行板,抒情性乐章,二重三部曲式结构。其中一部分旋律充满了温馨的家庭生活情调,另一部分则包含各种音阶、琶音以及“哈农”式的手指练习音调,大概是作曲家对童年时苦练钢琴的生活写照。但童年的辛苦最终融化于幸福的回忆中。
第四乐章,回旋奏鸣曲式。主部、连接部以及副部均具有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进行曲特点。中央插部则是亲切的儿歌音调。这类音调对于普罗科菲耶夫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它使我们联想到名噪一时的《彼得与狼》等作品。在最后的尾声中,第一乐章的主题再次响起,并在冥想中轻轻地结束。
查看完整曲谱 >
评论共0条评论
精彩评论